南华真人庄子,天地无碍逍遥游
庄子的思想源自老子,但其风格与老子截然不同,充满了恣肆汪洋的想象力。庄子的言行举止亦无拘无束,身上洋溢着一种超凡脱俗的神仙气质。
道家学派由老子创立,庄子则将其发扬光大。老子在后世被尊为太上老君,以教主的身份备受信徒的顶礼膜拜;而庄子仅位列“四大真人”之首,被尊为南华真人。《庄子》一书亦被尊称为《南华真经》,在道教经典中的地位仅次于老子的《道德真经》。
庄子,乃尊称也,其原名庄周,字子休,系战国时期宋国蒙邑(今河南商丘东北)人士。
尽管庄周仅为漆园中的一名普通小吏,生活颇为清苦,然而其声望却极为显赫。正因如此,部分诸侯有意聘请他担任相位。楚王久仰其才智超群,亦产生了同样的念头。于是,他派遣两位大夫作为使者,代其前往拜谒这位名扬四海的贤士。
庄子有一位挚友名叫惠施。在魏惠王执政时期,惠施担任魏国的相国。某次,庄子前往魏国探访他,却有人向惠施进言:“庄子此行意在取代您的相位。”惠施闻言,心生惶恐,担忧相位不保,遂下令全国范围内搜捕庄周,这场搜查持续了整整三天三夜。
展开剩余78%后来,庄子悄然前往拜见惠施,并向他讲述了一个寓言:“南方有一种鸟,名为鹚雏,乃是凤凰的一种。鹚雏从南海出发,飞往北海的途中,若不遇到梧桐树,它决不停息;非竹子的果实不食,非甜美的泉水不饮。有一只猫头鹰找到一只腐烂的老鼠,见鹚雏从高空飞过,担心鹚雏夺走它的腐鼠,便仰头对鹚雏恐吓道:‘吓!’如今,您也想对我喊‘吓’吗?”
庄子对那些趋炎附势、上谄下骄、卖身求荣的小人深恶痛绝。宋国有个名叫曹商的人,奉宋王之命出使秦国。临行前,宋王赐给他几辆车子;到了秦国后,又得到秦王的欢心,秦王赠他一百辆车子。曹商回到宋国,见到庄子,便洋洋得意地炫耀道:“像你这样,住在穷街陋巷,生活贫困,靠织鞋糊口,我是做不到的;而取悦于万乘之主,获得百辆车子随从,则是我曹商的专长。”庄子面不改色,冷冷地回应:“秦王有病,召集医生。为他弄破脓疮的,赏一辆车子;为他舔痔疮的,赏五辆车子。做得越卑下,得到的车子越多。你是为他舔痔疮了吗?怎会得到这么多车子?你走吧!”
庄子的生死观独树一帜。常人视“死”为痛苦之事,但庄子却认为,生与死不过是阴阳转换、自然交替的过程。他这种思想的萌发,据说源于一次梦中与鬼魂的对话。
有一次,庄子前往楚国,途中见一骷髅,便以马鞭轻敲,问道:“先生是因贪生悖礼而终,还是因国破家亡遭斧钺之刑?是因行径不端、辱及父母、无颜见妻儿而自尽,还是在饥寒交迫中冻饿而亡?抑或是寿终正寝?”言罢,因旅途劳顿,便以骷髅为枕,安然入睡。
半夜时分,庄子梦见骷髅开口道:“听君所言,似是辩才无碍之人。然你所言,皆为生者之累,死后则无此负担。君欲闻死后之状乎?”庄子虽心有惊悸,但好奇心驱使,便答道:“当然乐意至极!”骷髅遂言:“人死之后,上无君主之压,下无臣子之责;无四季风霜、酷暑严寒,与地同寿,与日月共存。此乐连国王亦难享受!”
庄子听后,察觉骷髅所言快乐似发自肺腑,便试探道:“若我请司命之神恢复你的形体,还你骨肉肌肤,送你回至父母、妻儿、故乡朋友身边,你可愿意?”骷髅闻言,面露难色,答道:“我怎忍弃此世间难觅之乐,重返烦恼之地?”庄子梦醒后,回味此番对话,感悟颇深。
不久之后,庄子的妻子去世了,他的挚友惠施前来吊丧。惠施惊讶地发现,庄子不仅没有流露出一丝悲伤,反而坐在那里,敲着盆子唱歌。惠子心中不禁感叹,这位老友实在太缺乏常人的情感了。俗话说“一日夫妻百日恩”,即便不提“百日恩”,也不该在妻子刚去世、尸骨未寒之际,如此鼓盆而歌,实在有悖常理!惠子愤怒地质问:“你的妻子为你生儿育女,如今老去离世,你不哭泣也就罢了,怎么还能敲着盆子唱歌?这未免太过分了!”
庄子平静地回答:“你说的并不完全对。她刚去世时,我怎能不感到哀伤?但细细思量,她最初本是无生命的,不仅没有生命,甚至连形体和气息也没有。在冥冥之中,气聚而成形,形变而有生命,如今又回归于死亡。这种生与死的循环,就如同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。如今,她安息于天地之间,宁静安详,而我却在这里悲泣,岂不是不通达生命真谛的表现吗?因此,我选择不哭。”
惠子哪里知道,庄子这番振振有词的言论,其实是源于一场梦境的启示。
庄周追求的是一种无君无臣、纯粹自然、无拘无束、自由自在的理想生活。他所描绘的理想人格,充分展现了他对绝对自由精神境界的向往。在《逍遥游》中,他写道:“在遥远的藐姑射山上,住着一位‘神人’。他的皮肤如冰雪般晶莹,风姿似少女般柔美;不食五谷,吸风饮露,乘云气,驾飞龙,遨游于四海;他的精神凝聚于内,丝毫不受外界干扰。”而在《大宗师》中,他描述的“真人”登高不惧,入水不湿,烈火不热,冰河不寒,迅雷震山、暴风荡海亦不能使其惊惧。这“神人”与“真人”,正是庄周心中理想的完美人格。
一天,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,轻盈自在地翩翩飞舞,心中充满无尽的快乐,全然不知自己竟是庄周。不久,他从梦中醒来,惊讶地发现自己原来是庄周。他陷入深深的沉思:究竟是庄周在梦中变成了蝴蝶,还是蝴蝶在梦中化作了庄周?他思索着:庄周与蝴蝶之间必然存在某种区别。然而,庄周与蝴蝶的相互转化,实则象征着物我界限的消弭,是物我交融的至高境界。他所追求的逍遥游,正是摒弃杂念后,让思想在无垠的心灵世界中自由驰骋、翱翔的境界。在现实世界中,他多么渴望能像蝴蝶那般无拘无束、随心所欲地在自然天地间翩跹飞舞!
《庄子》大体上继承了《老子》的学说,但亦不乏独到见解。与《老子》相似,《庄子》认为世界的本源在于“道”。那么,“道”究竟是什么呢?“道”超越时空,既无始亦无终,遍及宇宙各处;然而,它无声无息,无形无质,人们无法通过感官直接感知,唯有凭借神秘的直觉方能体悟。这种关于“道”的学说,被后世道教继承并发扬光大,成为道教的核心思想。
庄子以其深邃的思辨、精妙绝伦的论述和气势磅礴的奇言,启迪了后人的智慧。庄子的精神理念在后来的道教神仙思想中得到了传承与发扬。
发布于:江苏省驰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